您的位置:首页 >> 审计要闻

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引导审计疑点问题查证落实——J县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审计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城市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在征地补偿方面问题频出,性质恶劣,危害巨大。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某市审计局在对J县2016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跟踪审计时,发现J县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过程中违法违规线索3件。

    二、审计资料整理转化过程

    J县向审计组提供了当地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的全部纸质拆迁协议,共有1569份,没有任何电子数据和电子台账,拆迁信息较分散,靠手工翻阅从分散的资料中发现疑点线索较为困难。审计人员在没有电子数据信息的情况下,针对当地拆迁协议的特点,积极想办法创造电子数据条件,制定了《J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协议信息汇总表》(详见下图1),主要包含被拆迁户身份证号、补偿资金、地上附属物种类及价值、拆迁面积、宅基地面积、家庭人数等详细信息,由多名审计人员分列填写,多次复核,一次完成,主审对录入数据进行进一步整理,采用计算机分析技术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并将分析产生的疑点在表中进行标注。审计人员以《J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协议信息汇总表》为基础,将纸质分散信息电子化,采用计算机技术集中分析,快速锁定审计重点和疑点,既节省了现场审计时间,又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

图1 J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协议信息汇总表(部分)

三、审计查证案例

    案例一:拆迁单位干预第三方拆迁评估

    1.核对表格,发现疑点

    审计人员分析《J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协议信息汇总表》,发现部分拆迁户的地上附属物补偿数量与其他拆迁户不一致,存在异常,标注为疑点进行重点核实。通过查阅其它相关资料,发现这部分拆迁户的地上附属物评估表无评估人员签名,审计人员怀疑该拆迁片区存在地上附属物评估不合规的问题疑点,决定前往拆迁片区现场实地勘察。

    2.现场勘察,落实问题

    在拆迁片区现场,审计人员发现了存在尚未拆迁的房子,于是进行了入户走访。在走访过程中,该户对当地拆迁单位意见极大,所以迟迟没有拆迁。据该户反映,所在片区整个拆迁过程由拆迁单位地上附属物进行评估,没有见过第三方评估公司的评估人员,审计人员由此产生了疑问。按照规定,拆迁户的地上附属物应由具有评估资质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怎么会存在拆迁单位自行评估的情况呢?实在很蹊跷。

    3.询问谈话,确定事实真相

    审计人员向拆迁单位委托的第三方评估公司了解情况。起初,评估公司并不承认这一问题,在审计人员耐心宣讲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并出示了没有评估人员签字的评估表后,评估公司负责人陈述了事实:当地2个拆迁片区的确存在拆迁单位自行评估地上附属物的情况。具体情况是:片区在拆迁过程中,评估公司并没有起到独立评估的作用,而是先由拆迁单位自行评估并出具地上附属物评估表后,才交由评估公司补盖公章。在交谈中,评估公司向审计人员提供了仅有拆迁单位盖章的地上附属物评估表。审计人员对整个谈话做了详细的记录。随后,审计人员又与2个拆迁片区的拆迁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谈话。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拆迁单位负责人承认了在拆迁过程中自行评估地上附属物、干预评估过程的违规事实。

    案例二:违规支付拆迁户拆迁款

    1.总体分析,确定重点

    审计人员将《J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协议信息汇总表》与当年资金支出名单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2016年部分已发放拆迁款的拆迁户并无当年的拆迁协议,审计人员决定入户抽查并重点关注拆迁款发放是否合规的问题。

    2.入户调查,发现问题线索

    审计人员向拆迁户本人了解拆迁款发放情况时注意到,有5户拆迁户的拆迁款不是由拆迁单位账户发放,而是由个人进行转账支付,审计人员产生了疑惑,拆迁户的拆迁款都应由拆迁单位支付,怎么会出现由个人账户支付的情况?审计人员记录了5户拆迁户的名单,同时记录了当时向拆迁户付款的银行卡号。

    3.顺藤摸瓜,查清真相

    审计人员找到负责拆迁该片区的拆迁办主任曾某了解情况,刚开始曾某不愿配合,在审计人员耐心劝说并出示了相关证据后,曾某声称为了完成拆迁进度,自己私下向已经完成补偿的拆迁户“借款”约51万元,并汇入张某(张某为J县教育局拆迁片区拆迁户,与曾某熟识)的银行账户,再支付给片区中5户拆迁户补偿款的违规事实。但是审计组鉴于之前查出拆迁评估由拆迁单位插手干预,目前又使用个人账户支付拆迁款,审计风险极大,审计手段有限,所以审计组在详细记录谈话内容并取证后,依法对曾某移送当地纪律检查委员会处理。

    案例三:违规办理宅基地使用证

    1.仔细查找,疑点初现

    审计人员在对《J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协议信息汇总表》进行时间逻辑分析时发现,在某拆迁片区中,拆迁单位向拆迁户张某支付了拆迁补偿款,但是张某的宅基地使用证是在拆迁片区划定后发放的,审计人员产生了疑问。根据规定,划定拆迁片区后是不允许办理宅基地使用证的,审计人员怀疑存在违规办理宅基地使用证的问题疑点。

    2.追根究底,核实问题

    审计人员前往该拆迁单位了解情况。根据拆迁单位提供的张某宅基地办理手续资料发现,该拆迁户的父亲张某某名下原有2张宅基地使用证,分别办理于1990年和2007年,由当地国土部门违规办理。在拆迁区域划定之后,张某某将2007年办理的宅基地使用证过户给拆迁户其子张某,后在拆迁补偿过程中,拆迁单位向违规办理过户的张某进行了拆迁补偿,涉及金额11.24万元。经审计查实,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承认了违规办理、违规过户宅基地使用证的事实。

    四、经验与启示

    (一)经验。一是创新方式,集中分析。审计组在此次审计过程中,面对大量纸质资料,采用手工录入的办法,形成电子信息,综合分析整理,为后续大数据分析及问题查证提供数据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二是认真学习,吃透政策。政策法规是审计的基础,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努力钻研与拆迁补偿有关的政策法规,使每个审计人员对棚户区征地拆迁审计保持高度敏感性,在审计过程中牢牢把握审计要点,确保发现的问题疑点查深查透。三是深入一线,入户查证。上述三个案例中,审计人员针对数据分析发现的疑点,逐一入户调查核实,独立了解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在做好有关取证的基础上,向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核实,确认审计结论。    

    (二)启示。一是面对大量的纸质资料,必须想方设法进行归类整理和电子数据转换,否则很难集中分析发现审计疑点。二是面对审计对象的配合度,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否则思想认识上的阻力直接影响审计进程和效果。三是面对审计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全体审计人员必须坚定信念,团结一致,协同作战,否则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审计任务。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