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计思考
一、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一项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运用为核心,涵盖工程、货物、服务项目的综合性建设项目。其特点是技术先进、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大量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政府各部门业务系统、办公系统主要支撑平台,在各单位的投资比重越来越高。
(一)建设目标模糊,规划延续性不强
部分单位不能科学、全面规划信息化项目,思想上缺乏节约意识、绩效意识,建设目标模糊,由于采购方需求的模糊性和无限性,造成项目的建设范围有一定的伸缩性,有些项目内容在建设合同中难以明确界定,给项目建设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由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要求工程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留有升级换代的余地,项目前后期及相关系统关系性。不能脱离实际需要地单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二)内外信息互通不足,容易导致资源浪费
许多信息化项目在规划中明确要求信息化项目建成后, 政府机关各相关业务部门通过使用统一的服务平台或统一的数据交换, 实现内部信息业务数据的共享。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规划方案实施,在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实时性上,缺乏规范的数据字典和数据交换标准,内部数据共享度较低,无法满足系统内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处理的需要,形成以业务系统为单位的信息孤岛。同时和外部其他政府机构和职能部门间也无法实现相互的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换共享, 容易造成政府整体信息资源和财政资金投入的浪费。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监督机制
我市在2019年2月出台了《兰州市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但是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和使用工具,项目立项后进入实施阶段,相应的有效的审计、监督评价机制比较缺乏, 特别是对信息化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效率和应用绩效很难进行, 很难形成量化管理和监督评价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信息化软件类资产与一般的固定资产相比有其特殊性,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专门核算管理制度。由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监督标准不规范,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尚在建立之中,价格、服务内容、售后没统一的参考依据,过度、高价建设情况时有发生。
(四)信息部门机构人才缺位,系统运维和二次开发能力不足
伴随政务工作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充,将带来大量的管理和安全问题,因此要求系统具备二次开发能力和独立运行维护能力。但是,调查发现部分系统在建设中对技术选型缺乏二次开发的考虑, 有些单位没有及时取得系统源代码,导致系统过于依赖原开发商,从而存在巨大的建设和应用风险。此外,不注重培养既懂业务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两栖型技术人才,而通常将责任交付给第三方技术人员,完全依赖系统开发和技术的提供者,不断的投入和无止境的开发、运营维护费用,信息化建设便成了一个无法填满的“黑洞”。
二、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的内涵
对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全市的财政专项资金及项目预算安排进行筛选分析,突出对相关的软硬件建设、技术支持服务项目及信息化项目建设中配套基建工程进行审计。 通过项目立项、审批、预算、采购、待签合同、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审计,进一步规范我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并对项目建设作出科学的绩效评估。
三、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重点对项目立项审批、预算、招标采购、待签合同、变更项目、竣工结算、绩效审计等七大重点审计节点和内容进行审计。
(一)立项审批
项目立项审批是信息化项目审计的第一步骤。
(二)项目预算审计
预算审计是控制造价的关键。预算编制是否完整客观真实、报价是否合理;项目的软件开发成本、定制软件和硬件价格、系统集成费用比率等项目预算是否准确;项目是否超规模、超标准;项目预算编制与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方案、需求任务书是否相符;主要技术指标是否明确,建设资金是否有保障,资金来源是否合规,质保期、维保期是否符合规定等。
鉴于信息系统造价变动频繁,国家目前尚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人工单价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价合理控制;系统集成费用的合理性要结合项目系统集成部分的技术难度、项目中开发、采购、施工及集成各部分的比例、系统集成费率收取比例的惯例综合考虑;对于硬件,可根据明确的主要技术指标,选择相同配置的同类3家品牌价格作为参考价格,并充分利用各种价格来源渠道获取信息(如网络、报刊、行业公报、供货商提供等),确定合理价格;对于定制软件,可在深入了解系统功能点的基础上,参考《中国软件行业软件工程定额标准(试行)》,在此基础上对软件成本作出合理估算,严防漫天要价的混乱情况。
(三)招标采购文件审计
项目招标采购文件是否合法、规范和公正;招标采购方式是否符合规定;评标办法是否公正、合理,是否存在故意抬高投标人条件内容,采购是否具有倾向性,关键设备指标有无排他性、唯一性等。
(四)待签合同审计
合同条款内容的有效性、合理性、完整性以及文字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合同是否明确规定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对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产权等作了规定;是否存在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等导致合同无效的风险;合同金额是否超出项目预算审核金额范围;款项支付方式是否明确;是否响应招投标文件、采购现场谈判及承诺情况等。
(五)变更项目审计
工程项目变更原因及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变更手续是否完备,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批;报价是否真实,有无造假行为;变更对成本、工期等影响的处理是否合理等。
(六)竣工结算审计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资料是否完整;结算方式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现场实际工程量和竣工图是否符合;变更手续是否完整,变更签证是否规范;主要材料、设备的进场确认手续是否完备;结算报价是否规范、合理,计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等。
(七)绩效审计
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是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的基础。要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加强审计,关注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实际利用情况,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效果,比较系统设计与系统功能,发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设备闲置、系统利用效率低效、功能缺陷等,是否发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上一篇:
- 下一篇: